第65章 天寶三大案。
關燈
小
中
大
第65章 天寶三大案。
長安城到了歲暮, 天寒如冷窖,西北風像冰刀子一樣刮得臉生疼。
李隆基正窩在殿中,親自譜一首新曲。
隆冬天裏, 南熏殿的火墻燒得很旺, 這種空心的墻體又稱為夾墻, 一般與專門的爐竈相通, 冬日裏燒了炭,熱氣傳過去,整個屋子都是暖融融的。
楊玉娘在一旁研墨, 用的是七娘送給張九齡的那錠徽墨。
她自從入了興慶宮便一直伴駕左右,雖然李隆基沒給定位份, 但宮人們都心知肚明,這位日後必定是武惠妃的接任者,內廷的新貴。
於是,都畢恭畢敬地稱呼一聲“娘子”。
殿內一派安寧祥和, 仿佛“南詔意圖煽動諸部落子弟叛投”只是一樁平常事。
半晌,李隆基擡手召楊玉娘過來身邊:“玉環來看看,朕為你寫的《霓裳羽衣曲》如何?”
楊玉娘生的靈動豐盈,正合帝王的心意,在驪山溫泉行宮時, 便半是調侃半是寵愛的稱呼她為——玉環。
環者,圓也。
楊玉娘心裏暗暗罵了一聲“李三環”, 淺笑著湊過去。還別說, 這老皇帝雖然吐不出象牙, 譜曲子倒是出人意料的好。
楊玉娘垂眸細細閱覽之後, 掩住眸中的驚艷詫異,再仰起頭, 只剩下一副又驚又喜、酸澀與甘甜交織到落淚的楚楚之姿。
她仰頭看著帝王:“三郎好巧的才思,有三郎對妾這番情誼在,便是無名無分侍候左右也值了。”
李隆基最是經受不住美人落淚,尤其是楊玉娘這般柔情蜜意地喚他“三郎”,比之武惠妃當年的乖順,更多了幾絲叫人心都要化了的新奇。
李隆基忙擱了筆,攬著美人哄道:“朕早有安排。怎麽舍得叫愛妃受了委屈。”這回,他改口稱了愛妃。
高力士也連忙幫腔:“娘子確實誤會了,聖人早就吩咐過,再過幾日的元日大朝會上就要頒詔。一則年底已經將年號開元改為天寶,明年開始便要改年為載,稱作天寶二載,以彰盛世鴻恩。”
“二來便是宮中後位高懸多年,聖人欲以娘子為貴妃,代掌內廷之事。奴在這裏率先向娘子道一聲喜了。”
楊玉娘是萬萬沒想到,李隆基竟然肯一躍封她為貴妃。
美人楞在原處,倒有幾分嬌憨可愛之處,李隆基忍不住大笑:“這回,愛妃可不能再冤枉了朕去。”
楊玉娘回過神來,一面笑呵呵應付老皇帝,一面分出心神思索高力士方才的話。
改年號倒不是什麽稀奇事,只是這改年為載,未免也太自大了!
《爾雅》有言:夏曰歲,商曰祀,周曰年,唐虞曰載。這意思是自周朝以後的歷任帝王都記為年,只有唐堯、虞舜的統治期才稱為載。
李隆基改天寶二年為天寶二載,自比堯舜的心思昭然若揭。
楊玉娘心中忽然有些發怵。
若一味糟踐前人的積累,盛世氣數也有盡頭。到時候她身居高位,難道要陪著老皇帝一起送了命?
閃過這些念頭只是一瞬之間,楊玉娘頭一次越了界,若無其事指著桌上那墨錠笑道:“張相公這方墨倒是極好,妾聞著,與宮中禦制大有不同。落紙如漆,色烏沈潤,陛下可知從何得來?”
李隆基笑著睨了一眼:“愛妃好眼力。這是朕那個剛剛認祖歸宗的外甥女所制,丫頭片子就喜歡鉆營這些,你若喜歡,朕命她再送些來。”
楊玉娘試探:“是那位長寧郡主?”
帝王笑著“嗯”了一聲。
“妾聽聞,三郎從前十分疼愛玉真、金仙二位公主,如今玉真公主自請辭了封號,遁入道門,三郎就不想著把長寧郡主接來京中生活?畢竟那可是嶺南,瘴毒之地,一個小女郎得吃多少苦。”
李隆基被楊玉娘一提醒,想起了當年答應玉真的“交易”。
帝王嘆息:“你當朕不願意?玄玄當年辭了公主封號,便是為長寧求一份自由自在,不要朕將她拘在長安皇城內。”
“原來如此,所以三郎權衡一番,才只給了郡主封號。”楊玉娘想著又覺得不對,“那為何還要一個小娘子入天策府?她還那麽小,天策府這等朝廷機要軍務匯聚之地,連妾都聽著膽寒呢。”
故作柔弱的姿態很能討好帝王,叫他放下戒心。
李隆基笑道:“你是朕捧在掌心的貴妃,長寧那孩子可不同,她渾身都是膽,又有幾分尋常人不能有的小智計,此番南詔之戰缺了糧草軍餉,長寧正好善於此道,叫她去做個騎曹參軍事,也算是解了朝廷之困。等日後戰事平了,遷去閑職便是了。”
楊玉娘本就是擔心七娘入天策府的處境,聽到這話默了一瞬。合著是把人用完了就毫不留情丟掉,這還只是個孩子呢。
她忍著火氣,柔聲問:“那要是長寧郡主做的極其出色呢?”
李隆基正靠在榻上閉目養神,聞言不由睜開了眸,別有深意地笑道:“她也是皇室之人,若有才能,自該為天下盡心做些事情,也好幫著朕分擔一些。”
高力士有些驚詫地擡眸瞧了帝王一眼。
聖人對長寧郡主如此開恩,除過看在親生妹妹的份上,應當還為了借機警告皇太子,那味聖僧丹或許也出了力。
仙丹之力有奇效,叫帝王覺得萬歲通天也不是不可能之事。於是,便願意對七娘格外開恩,給她適度的小恩小惠嘗嘗。
高力士跟隨李隆基多年,對這一番心思摸得最準,卻還是忍不住出聲提醒:“聖人,大唐可不能再出第二個鎮國公主府啊……”
李隆基嫌煩,揮手打發:“朕心中有數。若有一日樹長歪了,生出不該有的心思,朕會親自修剪。”
高力士安心:“是,奴僭越。”
楊玉娘低垂著頭,遮住眼中的驚駭之色。
她開始重新審視這段帝王寵妃之間的關系。
老皇帝對自己的親外甥女都能下得去手,若真到了盛世油盡燈枯,只怕等不到她陪著皇帝送命,帝王便會拿她擋刀了。
貴妃之位尚未坐穩,楊玉娘便開始未雨綢繆,盤算著該如何找下家了。
*
新年伊始,萬象更新。
天寶二載拉開序幕,卻不怎麽叫人歡喜。
改年為載傳到嶺南道時,李白在任刺史已經是第二年了。按照大唐律令,州刺史三年一轉職,也有任期一年半或兩年,不轉職而遷職的人。
因著七娘年前接到聖旨,封為長寧郡主兼騎曹參軍事,李白擔心她會被弄去長安,還琢磨著給張九齡去信一封,再入長安。誰知,陛下卻根本無意差人入京。
李白與賀知章相約茶室,談及這個話題,不由都蹙了眉。
賀監他們雖然對七娘的身份有些意外,卻並未有幾分生疏。按著陛下如今的態度看,這個郡主封號多半是架在火上烤的。
“自有唐以來,王室女便只被封為縣主,唯有皇太子之女才能封作郡主。”賀知章幽幽,“陛下本可以直接給公主封號,這回給了郡主,確實引人遐想。”
李白被一語驚醒:“賀兄是說皇太子李亨會……”
賀知章嘆息:“本朝儲君之爭向來兇險,只希望皇太子那頭不要針對七娘。”
李白搖頭:“只怕難。張都督此番元日朝見回來,修書一封與我。倒是與這件事對上號了。”
賀知章正想說話,身邊竄出個小腦袋,板板正正坐下,問道:“怎麽說?”
李白早瞧見七娘溜進來,也不避開她。
“這次隴右兼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入長安述職,當面向陛下提出了罷免李林甫這個中書令。”
賀知章撚著胡須:“皇甫惟明與韋堅一樣,是太子舊屬。這兩年,李林甫這位大相公從未放棄扶持壽王上位,所以太子一系是想盡快除去異黨了。”
李白點頭:“正如賀兄所言。不過太子黨過於心急,放在當今陛下眼中可就成了大忌。”
帝王最忌憚太子結黨營私,掌握兵權,鏟除異己。
所以李亨這一步算是徹底走錯了。
七娘在旁給兩人添了茶水,想的就更多一些了。
韋堅的妹妹可是當今太子妃。有這一層關系在,韋堅若是與皇甫惟明交往過密,被李林甫抓到把柄,不正好方便李隆基斷掉太子的左膀右臂嗎?
至於太子妃韋氏,她的婚嫁完全取決於家族考量,沾上了因果,只怕逃不開擔責。
七娘將自己的想法陳訴之後,又繼續道:“因為我是公主的女兒,年紀又小,暫且還沒有產生威脅,所以陛下才會願意放權給我,去幫他分掉儲君之權。若是等我長大變得太厲害呢?”
室內陡然寂靜。
良久,賀知章想到改年為載之事,嘆息一聲叮嚀道:“七娘啊,你最重要的,就是得學會藏拙。”
藏身積蓄力量,才有其他種種可能。
……
是年盛夏,南詔之征開戰在即,京中也如願發生一場嘩變。
韋堅密會皇甫惟明被揭發,陛下盛怒之下,借機處置了二人。皇太子李亨眼見左膀右臂齊齊斷去,為避免牽連,主動上書請求與太子妃韋氏和離。
可憐韋氏為他生育兩子兩女,卻只能與韋家十餘人,隨著韋堅落得個被流放的下場。
流放之地自然是嶺南。
七娘在營帳內,聽寧斐說起這件事,忽然眼中發亮,像是從前撿破爛撿到了寶貝。
寧斐笑著遞了一杯益氣補身的藥茶給她:“你想救他們?要我幫忙嗎?”
七娘撓頭,不好意思笑道:“又被你看出來了。我想請你派人去刺殺韋氏一族,造成他們死於流放途中的假象,再將人帶回來。難辦嗎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長安城到了歲暮, 天寒如冷窖,西北風像冰刀子一樣刮得臉生疼。
李隆基正窩在殿中,親自譜一首新曲。
隆冬天裏, 南熏殿的火墻燒得很旺, 這種空心的墻體又稱為夾墻, 一般與專門的爐竈相通, 冬日裏燒了炭,熱氣傳過去,整個屋子都是暖融融的。
楊玉娘在一旁研墨, 用的是七娘送給張九齡的那錠徽墨。
她自從入了興慶宮便一直伴駕左右,雖然李隆基沒給定位份, 但宮人們都心知肚明,這位日後必定是武惠妃的接任者,內廷的新貴。
於是,都畢恭畢敬地稱呼一聲“娘子”。
殿內一派安寧祥和, 仿佛“南詔意圖煽動諸部落子弟叛投”只是一樁平常事。
半晌,李隆基擡手召楊玉娘過來身邊:“玉環來看看,朕為你寫的《霓裳羽衣曲》如何?”
楊玉娘生的靈動豐盈,正合帝王的心意,在驪山溫泉行宮時, 便半是調侃半是寵愛的稱呼她為——玉環。
環者,圓也。
楊玉娘心裏暗暗罵了一聲“李三環”, 淺笑著湊過去。還別說, 這老皇帝雖然吐不出象牙, 譜曲子倒是出人意料的好。
楊玉娘垂眸細細閱覽之後, 掩住眸中的驚艷詫異,再仰起頭, 只剩下一副又驚又喜、酸澀與甘甜交織到落淚的楚楚之姿。
她仰頭看著帝王:“三郎好巧的才思,有三郎對妾這番情誼在,便是無名無分侍候左右也值了。”
李隆基最是經受不住美人落淚,尤其是楊玉娘這般柔情蜜意地喚他“三郎”,比之武惠妃當年的乖順,更多了幾絲叫人心都要化了的新奇。
李隆基忙擱了筆,攬著美人哄道:“朕早有安排。怎麽舍得叫愛妃受了委屈。”這回,他改口稱了愛妃。
高力士也連忙幫腔:“娘子確實誤會了,聖人早就吩咐過,再過幾日的元日大朝會上就要頒詔。一則年底已經將年號開元改為天寶,明年開始便要改年為載,稱作天寶二載,以彰盛世鴻恩。”
“二來便是宮中後位高懸多年,聖人欲以娘子為貴妃,代掌內廷之事。奴在這裏率先向娘子道一聲喜了。”
楊玉娘是萬萬沒想到,李隆基竟然肯一躍封她為貴妃。
美人楞在原處,倒有幾分嬌憨可愛之處,李隆基忍不住大笑:“這回,愛妃可不能再冤枉了朕去。”
楊玉娘回過神來,一面笑呵呵應付老皇帝,一面分出心神思索高力士方才的話。
改年號倒不是什麽稀奇事,只是這改年為載,未免也太自大了!
《爾雅》有言:夏曰歲,商曰祀,周曰年,唐虞曰載。這意思是自周朝以後的歷任帝王都記為年,只有唐堯、虞舜的統治期才稱為載。
李隆基改天寶二年為天寶二載,自比堯舜的心思昭然若揭。
楊玉娘心中忽然有些發怵。
若一味糟踐前人的積累,盛世氣數也有盡頭。到時候她身居高位,難道要陪著老皇帝一起送了命?
閃過這些念頭只是一瞬之間,楊玉娘頭一次越了界,若無其事指著桌上那墨錠笑道:“張相公這方墨倒是極好,妾聞著,與宮中禦制大有不同。落紙如漆,色烏沈潤,陛下可知從何得來?”
李隆基笑著睨了一眼:“愛妃好眼力。這是朕那個剛剛認祖歸宗的外甥女所制,丫頭片子就喜歡鉆營這些,你若喜歡,朕命她再送些來。”
楊玉娘試探:“是那位長寧郡主?”
帝王笑著“嗯”了一聲。
“妾聽聞,三郎從前十分疼愛玉真、金仙二位公主,如今玉真公主自請辭了封號,遁入道門,三郎就不想著把長寧郡主接來京中生活?畢竟那可是嶺南,瘴毒之地,一個小女郎得吃多少苦。”
李隆基被楊玉娘一提醒,想起了當年答應玉真的“交易”。
帝王嘆息:“你當朕不願意?玄玄當年辭了公主封號,便是為長寧求一份自由自在,不要朕將她拘在長安皇城內。”
“原來如此,所以三郎權衡一番,才只給了郡主封號。”楊玉娘想著又覺得不對,“那為何還要一個小娘子入天策府?她還那麽小,天策府這等朝廷機要軍務匯聚之地,連妾都聽著膽寒呢。”
故作柔弱的姿態很能討好帝王,叫他放下戒心。
李隆基笑道:“你是朕捧在掌心的貴妃,長寧那孩子可不同,她渾身都是膽,又有幾分尋常人不能有的小智計,此番南詔之戰缺了糧草軍餉,長寧正好善於此道,叫她去做個騎曹參軍事,也算是解了朝廷之困。等日後戰事平了,遷去閑職便是了。”
楊玉娘本就是擔心七娘入天策府的處境,聽到這話默了一瞬。合著是把人用完了就毫不留情丟掉,這還只是個孩子呢。
她忍著火氣,柔聲問:“那要是長寧郡主做的極其出色呢?”
李隆基正靠在榻上閉目養神,聞言不由睜開了眸,別有深意地笑道:“她也是皇室之人,若有才能,自該為天下盡心做些事情,也好幫著朕分擔一些。”
高力士有些驚詫地擡眸瞧了帝王一眼。
聖人對長寧郡主如此開恩,除過看在親生妹妹的份上,應當還為了借機警告皇太子,那味聖僧丹或許也出了力。
仙丹之力有奇效,叫帝王覺得萬歲通天也不是不可能之事。於是,便願意對七娘格外開恩,給她適度的小恩小惠嘗嘗。
高力士跟隨李隆基多年,對這一番心思摸得最準,卻還是忍不住出聲提醒:“聖人,大唐可不能再出第二個鎮國公主府啊……”
李隆基嫌煩,揮手打發:“朕心中有數。若有一日樹長歪了,生出不該有的心思,朕會親自修剪。”
高力士安心:“是,奴僭越。”
楊玉娘低垂著頭,遮住眼中的驚駭之色。
她開始重新審視這段帝王寵妃之間的關系。
老皇帝對自己的親外甥女都能下得去手,若真到了盛世油盡燈枯,只怕等不到她陪著皇帝送命,帝王便會拿她擋刀了。
貴妃之位尚未坐穩,楊玉娘便開始未雨綢繆,盤算著該如何找下家了。
*
新年伊始,萬象更新。
天寶二載拉開序幕,卻不怎麽叫人歡喜。
改年為載傳到嶺南道時,李白在任刺史已經是第二年了。按照大唐律令,州刺史三年一轉職,也有任期一年半或兩年,不轉職而遷職的人。
因著七娘年前接到聖旨,封為長寧郡主兼騎曹參軍事,李白擔心她會被弄去長安,還琢磨著給張九齡去信一封,再入長安。誰知,陛下卻根本無意差人入京。
李白與賀知章相約茶室,談及這個話題,不由都蹙了眉。
賀監他們雖然對七娘的身份有些意外,卻並未有幾分生疏。按著陛下如今的態度看,這個郡主封號多半是架在火上烤的。
“自有唐以來,王室女便只被封為縣主,唯有皇太子之女才能封作郡主。”賀知章幽幽,“陛下本可以直接給公主封號,這回給了郡主,確實引人遐想。”
李白被一語驚醒:“賀兄是說皇太子李亨會……”
賀知章嘆息:“本朝儲君之爭向來兇險,只希望皇太子那頭不要針對七娘。”
李白搖頭:“只怕難。張都督此番元日朝見回來,修書一封與我。倒是與這件事對上號了。”
賀知章正想說話,身邊竄出個小腦袋,板板正正坐下,問道:“怎麽說?”
李白早瞧見七娘溜進來,也不避開她。
“這次隴右兼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入長安述職,當面向陛下提出了罷免李林甫這個中書令。”
賀知章撚著胡須:“皇甫惟明與韋堅一樣,是太子舊屬。這兩年,李林甫這位大相公從未放棄扶持壽王上位,所以太子一系是想盡快除去異黨了。”
李白點頭:“正如賀兄所言。不過太子黨過於心急,放在當今陛下眼中可就成了大忌。”
帝王最忌憚太子結黨營私,掌握兵權,鏟除異己。
所以李亨這一步算是徹底走錯了。
七娘在旁給兩人添了茶水,想的就更多一些了。
韋堅的妹妹可是當今太子妃。有這一層關系在,韋堅若是與皇甫惟明交往過密,被李林甫抓到把柄,不正好方便李隆基斷掉太子的左膀右臂嗎?
至於太子妃韋氏,她的婚嫁完全取決於家族考量,沾上了因果,只怕逃不開擔責。
七娘將自己的想法陳訴之後,又繼續道:“因為我是公主的女兒,年紀又小,暫且還沒有產生威脅,所以陛下才會願意放權給我,去幫他分掉儲君之權。若是等我長大變得太厲害呢?”
室內陡然寂靜。
良久,賀知章想到改年為載之事,嘆息一聲叮嚀道:“七娘啊,你最重要的,就是得學會藏拙。”
藏身積蓄力量,才有其他種種可能。
……
是年盛夏,南詔之征開戰在即,京中也如願發生一場嘩變。
韋堅密會皇甫惟明被揭發,陛下盛怒之下,借機處置了二人。皇太子李亨眼見左膀右臂齊齊斷去,為避免牽連,主動上書請求與太子妃韋氏和離。
可憐韋氏為他生育兩子兩女,卻只能與韋家十餘人,隨著韋堅落得個被流放的下場。
流放之地自然是嶺南。
七娘在營帳內,聽寧斐說起這件事,忽然眼中發亮,像是從前撿破爛撿到了寶貝。
寧斐笑著遞了一杯益氣補身的藥茶給她:“你想救他們?要我幫忙嗎?”
七娘撓頭,不好意思笑道:“又被你看出來了。我想請你派人去刺殺韋氏一族,造成他們死於流放途中的假象,再將人帶回來。難辦嗎?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